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紧张焦虑抑郁,常诱发和加重心血管病,“双心

来源: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7-2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抑郁障碍患者常伴有躯体不适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如早醒或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疼痛不适、乏力、自主

抑郁障碍患者常伴有躯体不适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如早醒或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食欲减退、性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躯体疼痛不适、乏力、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等。躯体不适可涉及心血管、消化、神经等多个系统或脏器。少数患者可出现为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儿童和老年患者的抑郁症状常不典型。儿童患者多表现为兴趣减退,不愿参加游戏,退缩,学习成绩下降等。老年患者除抑郁心境外,焦虑、易激惹、敌意、精神运动性迟缓、躯体不适主诉等较为突出,病程较冗长,易发展成为慢性。

由惊恐引起的过度呼吸可造成呼吸性碱中毒(二氧化碳呼出过多导致血液偏碱性),又会诱发四肢麻木、口周发麻、甚至抽搐等,进一步加重患者的恐惧,使患者精神崩溃。常常促使患者到医院看急诊,医生易误诊为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但心血管相关检查往往无明显异常。一般急性焦虑发作持续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可自行缓解或经输氧、输液后缓解。

有的患者可出现情绪性血压升高或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心房颤动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有的患者则可能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即冠状动脉发生一过性收缩),引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另有患者可出现应激性心肌病,引发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引起心室颤动或心脏性猝死。

(2)急性焦虑障碍:又称惊恐障碍或惊恐发作,是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濒死感或失控感。典型的惊恐障碍是间歇性发作的,当患者处于发作间歇期可能不会出现任何特殊的症状。患者可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作,表现为突如其来的惊恐、心脏剧烈地跳动,胸口憋闷,呼吸困难。

研究表明,在心内科就诊的患者中,有1/3以上的患者存在“双心”问题,但由于传统的单纯生物医学模式,临床医生往往只考虑心血管问题而容易忽视精神心理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加,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不断上升的同时,心理障碍的发病率也逐年增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心理障碍在临床上常见,当心血管疾病与心理障碍并存时被称之为“双心”疾病。

患者除精神上的过度担心之外,常伴有注意力难于集中,易疲劳和睡眠障碍,如难以入睡、睡中易惊醒;情绪易激惹等。有的患者可出现肌肉酸痛,多见于胸部、颈部及肩背部肌肉,紧张性头痛也很常见,有的患者可出现肢体的震颤。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如心动过速,血压不稳,胸闷、气短,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便秘或腹泻,出汗,尿意频繁等。有的患者可出现早泄、阳痿、月经紊乱等症状。

(1)精神心理障碍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心脏的跳动和血管的舒缩受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的调节。精神心理障碍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和自主神经的活动,引起类似心血管疾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痛、气短、出汗等。

由此可见,精神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均有重要的影响,管理好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将有利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2)精神心理障碍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有不利的影响:心情不好或情绪激动常常会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强烈持久的情绪刺激(如愤怒、激动、强烈的自责等)可以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常常诱发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临床研究观察到,精神心理因素不但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而且与患者病情的恶化相关,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康复。

焦虑障碍具体有哪些表现呢?实际上,根据起病缓急和症状严重程度的不同可将焦虑障碍分为慢性焦虑障碍和急性焦虑障碍。

(1)慢性焦虑障碍:又称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患者常常有不明原因的提心吊胆、紧张不安,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广泛性焦虑障碍起病缓慢,可与一些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尽管部分患者可自行缓解,但多表现为反复发作,症状迁延,病程漫长,导致患者社会功能下降。

对双心疾病患者,只针对心血管疾病治疗,往往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由此进行的过度检查和治疗,不但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和心理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因此,提高医生和患者对双心疾病的认识很有必要。

文章来源:《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网址: http://www.lnxxgbzz.cn/zonghexinwen/2022/0726/373.html



上一篇:250斤小伙突发无休止室速 市一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下一篇:夏季心血管病也高发,切莫掉以轻“心”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投稿 |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版面费 |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论文发表 |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